![深睡小屋 图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AuvPa4dLE4Xol7Z7pppW7mibSnOx6eFwic3iabkcxSx0ibvWllerFlOsibiaEbYmraM8EXbBpFJBN1xlJr6icsvDTYVg/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Image by Freepik
在那些漫长而寂静的夜晚,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躺在床上,当我们迫切希望沉入梦乡的时候,大脑却似乎故意与我们作对,变得异常清醒,思绪如同脱缰的野马,肆意奔腾,焦虑与疲惫交织,整晚可能都睡不好。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导致白天精神不振、情绪波动等问题。其实,睡不着的时候,或许我们应该停下强迫自己入睡的执念。
PART 01
睡眠的生理机制
![深睡小屋 图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AuvPa4dLE4Xol7Z7pppW7mibSnOx6eFwq2Y2rN6tqbbntF5aNVgJA1Y2dsfHAu9Reia6lpKysjaiaTnyQw3l69E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Image by Freepik
我们的睡眠并非是一个完全受主观意志操控的简单过程,而是由身体内部一套精密复杂的生物钟和神经生理机制所调控。
当夜幕降临,光线变暗,视网膜感知到这一变化后,会通过神经传导将信号传递给大脑中的松果体,促使其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分泌量逐渐增加,向身体和大脑发出“该睡觉了”的信号,让我们感到困倦,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开始放缓节奏,进入休息准备状态。
然而,当我们过度焦虑、紧张,反复想着“我要睡着”时,这种强烈的情绪和精神压力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大脑会误以为我们正处于某种“应激”状态,从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同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使身体进入一种相对兴奋的状态,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与睡眠所需的放松状态背道而驰,进一步加剧了入睡的困难。
PART 02
心理暗示的力量
![深睡小屋 图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AuvPa4dLE4Xol7Z7pppW7mibSnOx6eFwAuk1TPo1b4PhQ4SqfddaG5VP5dVc7QxHgwBvdOIBGNVVy66SoEGIp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Image by Freepik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越是想睡越睡不着”其实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在作祟。当我们把焦点全部集中在“入睡”这件事上,并因无法实现而产生焦虑情绪时,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这种焦虑牢牢吸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每一次努力尝试入睡失败后,焦虑感就会愈发强烈,潜意识里就会不断给自己“我睡不着了”“今晚又要失眠了”这样的心理暗示,而这种暗示就像咒语一样,使得大脑更加难以放松和平静下来进入睡眠状态。
相反,当我们允许自己暂时睡不着,不再将入睡视为当下必须完成的任务时,这种心理上的放松能够打破焦虑的循环,让大脑从紧绷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反而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悄然入睡。
PART 03
允许自己睡不着
![深睡小屋 图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AuvPa4dLE4Xol7Z7pppW7mibSnOx6eFwIYteNoPMNxz8XWmicSCkpvHKRC58U9VZhXM9kVKCrEtBIib3j4SsMwB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Image by Freepik
当我们准备就寝时,应尽量确保自己是在真正感到疲倦时才上床。如果躺在床上20至30分钟仍难以入睡,建议此时起身,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直至重新感受到睡意,随后再回到床上继续休息。此外,还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方法:
建立睡前仪式感:我们可以培养一系列睡前仪式,如洗漱、泡脚并换上舒适的睡衣,以此向身体传达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信号。此外,睡前进行深呼吸练习、冥想或是适度而温和的伸展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们能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减缓心率,让神经系统放松下来,进而促进更快进入梦乡。
![深睡小屋 图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AuvPa4dLE4Xol7Z7pppW7mibSnOx6eFwf4qcfw3icG7qf8VLyiawe8xybBBicTIH29ncHPDibGZ0QuA0MVxmBAUJ9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Image by Freepik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要确保睡眠环境宁静、昏暗且舒适宜人。可以使用遮光窗帘、耳罩或耳塞等辅助工具,减少外界光线和噪音的干扰。同时,选择舒适的床上用品,营造一个有助于深度睡眠的优质环境。
有研究表明,当人置身于高浓度的荷电粒子环境中更有助于睡眠。深睡小屋家居环境健康睡眠系统便致力于打造负荷电粒子为优势的微环境。应用自主研发的荷电粒子NAI芯片(模块)、荷电粒子波调谐模块等原创关键核心技术,通过载能荷电粒子以有助于睡眠频率的形式,与大脑睡眠慢波形成叠加和增幅,调节大脑深度睡眠稳态,营造有利于深度睡眠的微环境。
![深睡小屋 图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AuvPa4dLE4Xol7Z7pppW7mibSnOx6eFwdibpNW5IJz307g5BAD6KS8VmF3IfcVkF98FK3lT9wf317FWWoHl0Q4Q/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睡前二十分钟左右一键开启系统,让有益睡眠的荷电粒子波充盈卧室,在这个环境里,人的心情逐渐平静,身体逐渐放松,为以愉悦的心境拥抱接下来的美好夜晚打下坚实基础。
中途起床避免刺激性活动:若躺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眠,不妨暂时离开床铺,选择一些能够带来冷静与放松的活动,比如伸展或阅读。重要的是要避免参与具有刺激性的活动或接触强光,以保持身心的平和状态,从而更容易入睡。特别提醒,此时起床后应避免进食,以免影响睡眠。
强化床与睡眠之间的联系:当你坐在或躺在床上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可能干扰睡眠的活动。相反,应专注于进行与睡眠相关的活动,以此强化床与睡眠之间的关联,培养一种条件反射,从而有效提升你的睡眠效率。
![深睡小屋 图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AuvPa4dLE4Xol7Z7pppW7mibSnOx6eFw3In3WGUasrQ9ibKbWTdnKSV6RZlEfdEZ04CZY4tnicLrd073rmcFBOxA/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Image by Freepik
确定床上时间:你可以记录每晚的入睡、醒来时刻以及实际睡眠时长,据此计算出平均每晚的实际睡眠时间,这段时间将成为你的床上时间,期间应专注于保持平静与放松。此外,尽量保持上床与起床时间的固定性,即使是周末也不例外,以此来维持规律的作息习惯,进而调整身体的生物钟。
制定并灵活调整睡眠计划:如果上床后长时间难以入睡,导致在床上花的时间远大于睡着的时间,可以考虑调整睡眠计划。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将初始的床上时间设置为实际床上时间减去1小时,然后依据睡眠的质量和效果,逐步增加卧床时间。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睡眠效率,即实际睡眠时间占卧床时间的比例。当这个比例超过85%时,通常意味着我们的睡眠状况是良好的,这也是评估睡眠质量的一个有效指标。
![深睡小屋 图片](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AuvPa4dLE4Xol7Z7pppW7mibSnOx6eFwEA6dNc9rMYKAcqPFX9OMxoHCMCJ5zYah77XKozl7wg5ZKnZExNFXyw/640?wx_fmt=png&from=appms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Image by Freepik
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失眠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获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下次当你在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时,请记得放过自己,不要强行逼自己入睡。允许自己暂时睡不着,顺应身体和心理的自然节奏,保持一份耐心。或许,在这样的接纳与从容之中,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苦恼的不眠之夜,正悄然变得宁静而安详,而睡眠也会在不经意间温柔地将你拥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