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灵岩街区的菜场逐渐热闹起来。一位头发花白的顾客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递给摊主王大姐。
“哎哟,您稍等,我给您找零钱。”王大姐熟练地打开收银盒翻找着。
像王大姐这样的商户,在灵岩街区并不少见。尽管手机支付已成主流,但服务习惯使用现金的老年顾客,手头备足小额零钱仍是刚需。
“以前换零钱真是头疼事。”王大姐回忆道,“跑银行?得排队,耽误生意。有时银行零钱也紧张,白跑一趟。”这看似不起眼的“小麻烦”,曾让不少商户暗自发愁。

后期银行陪同介绍项目。
灵岩街区党支部的一次“扫街”走访及时捕捉到这一痛点。当网格员小魏第一次走进商户询问需求时,听到的多是“减房租”这类难以立刻解决的诉求。
“刚开始,人家不信你真能办事。”小魏坦言。但网格员们没有气馁,一遍遍上门,耐心倾听。终于,在一次走访菜场时,有商户试探性地提出了这个“小”问题:“现在换零钱越来越不方便了,你们能帮帮忙吗?”
这声询问,成了网格工作的突破口。网格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化身“问题探测器”,在街区内广泛求证。果然,“换零钱难”并非个例,灵岩综合网格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逾40%,“换零钱难”是许多商户,尤其是服务老年群体商户共同的诉求。
问题明确了,谁来解决?
综合网格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发挥“连心桥”作用,指导街区党支部精准对接网格内区域化党建单位资源。他们首先找到了辖区内关系紧密的中国农业银行三林支行。“商户有这个需求,但普遍没有你们的卡,办业务排队也耽误时间,能不能想想办法?”工作人员与银行坦诚沟通。

零钱包。
银行的回应很给力。经过商议,一项特别的“零钱包”服务被“定制”出来:商户无需在该银行开卡,并且银行还专门准备了透明封装的“零钱包”,内含不同面额的常用零钱。
更关键的是,综合网格指导街区建立了一个专属微信群——“灵岩网格零钱服务群”。商户只需在群里@银行工作人员,提前说明所需零钱的种类、数量以及预计领取时间。银行按需备好,商户按点直接到银行指定窗口领取,无需取号排队。
“真方便!”王大姐现在成了群里的活跃用户,“像我这周需要200个一块的、100个五毛的,群里说一声,下午去银行,人家都准备好了,去了就拿,一点不耽误事。”

前期走访各家商户。
“商户不用排队,银行精准服务,还提高了效率,这套由网格‘穿针引线’的模式,实现了多赢。”灵岩街区党支部书记高庆霞说。
“商户该有的需求还是那些,但通过微信群预约,我们提前准备,他们随到随取,双方都节省了时间成本,服务体验更好了。”农行三林支行的工作人员对这样的模式赞不绝口。
从去年运行至今,这个小小的“零钱服务群”运转顺畅。“商户们换零钱的频次不高,通常一两周一次,主要用于服务习惯现金支付的老年人。但这项服务的意义,远不止于‘换零钱’本身。”高庆霞表示。

街区街事会月度例会。
“以前觉得街道啊、政府啊,就是来检查、来管的。”一位杂货店老板感慨地说,“现在不一样了,网格员真来问我们需要啥,帮我们解决了像零钱这样实实在在的小事,还帮我们成立了工会,免费体检……”商户话语里透露出意外和暖意。
一枚枚硬币,一张张纸币,在灵岩综合网格中,不再仅仅是交易的媒介。它们成为网格工作法精准感知需求、高效链接资源、用心服务商户的生动注脚,悄然改变着商户对基层治理的感知,从“被管理”到“被服务”,信任的桥梁,就在这一分一角的便捷流转中,稳稳架起。(灵岩街区供图)
(责编:严远、轩召强)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