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医意|我们与患者“肝胆相照”

医心医意|我们与患者“肝胆相照”

来源:深睡小屋 发布时间:2025-08-20 16:04:02 点击数:

他们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

2025年8月19日,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如期而至。在云岭大地上,16万名执业(助理)医师以平凡而伟大的坚守,救死扶伤,护佑健康:急诊室里,他们通宵达旦与时间赛跑;门诊室中,他们耐心问诊为患者解忧;手术台前,他们聚精会神与病痛交锋。这些忙碌的身影,皆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生动注脚。

人民网云南频道特别推出系列报道,聚焦云南医师群体的坚守与奉献,记录他们与生命同行的温暖故事。

黄昏时分,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但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四病区的办公室里,医生们依然忙碌而有序。写病历、讨论次日手术方案、和病人家属谈话……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省肝胆胰外科医院)肝胆胰外科由著名外科学家蓝瑚教授创立,目前已经发展为肝胆胰外科一二三四个病区学科群,是云南省重点专科。陈鹏作为四病区的主任,带领这支年轻的团队,常年在肝胆胰肿瘤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一点点向前“掘进”。

深睡小屋,解决失眠问题

由陈鹏(第二排左四)带领的肝胆胰外科四病区年轻的团队(部分)。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如今,云南的患者无需远赴省外,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陈鹏的这份底气,源自团队扎实的技术积淀——该病区31名医务人员中,有医学博士8人、硕士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团队常年开展全腹腔镜下“保留十二指肠的全胰头切除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胰头结石、胰头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等特色技术。“只有不断提升医疗技术,做好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才能源源不断为当地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陈鹏说,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云南周边省市的患者也纷纷慕名前来就医。

在四病区,尽管工作繁忙,整体氛围却很活跃。“对我来说,每当成功完成一台高难度手术,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会获得很大的成就感。”有着21年从医经历的副主任医师李春满这样描述她的职业幸福。

开展复杂的肝胆胰外科手术可谓是在“刀尖上跳舞”,李春满曾连续工作36个小时,导致她小腿上布满了出血点。“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根本没有时间去让人觉得疲惫。”她补充道,“在非特殊情况下,还是应该保持正常的作息。外科医生只有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深睡小屋,解决失眠问题

李春满在与同事讨论病案。人民网记者 庄志斌摄

“把每一台手术都当作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台手术去做。”这是李春满一直信奉的理念。“为了实现手术的完美收官,就要充分考虑到细微处,这样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才会相对不容易出现不可控的事情。”她说。

“医生和患者很多时候是‘肝胆相照’的。除了患者的家人外,医生是最希望患者能够治愈的人。”李春满笑道。她多年前曾接诊过一位老年患者,叠加很多基础疾病,情况十分不乐观,但患者本人的求生意愿很强。在家属的信任和支持下,李春满为老人成功实施了手术。6年后,老人因其他突发疾病去世,他的妻子又查出胰腺肿瘤,家属毫不犹豫地再次找到李春满。“两位老人,均是两台大手术,过程惊心动魄。但家属说‘我们把老人的生命交给你’,这样的信任让我充满信心,也让我有勇气往前冲。”李春满感慨道。

如今,医学虽已取得显著进步,但仍有许多疾病难以彻底治愈。李春满也曾在面对一些棘手病情时感到无力,但她始终铭记并践行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医学箴言。一次次与值班医生核对病人腹腔引流管情况,一个个走出手术室早已星云密布的夜晚,日复一日在门诊耐心倾听诉求、细致排查病情……严谨的态度,不仅是李春满和同事们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他们对医者使命的坚守。

(责编:木胜玉、朱红霞)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标签: 失眠 睡眠

深睡小屋

深睡小屋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是健康睡眠行业新经营、新模式、新业态的践行者。专注于“深睡小屋”品牌的运营和管理---整合健康睡眠产品及服务供应链体系,以深度体验为核心的新运营模式建立连锁渠道,旨在为用户提供有用、好用、有价值的健康睡眠产品和服务。 . . . . . . . . . . . . . . . . . .

业务咨询和客户服务

Let's Get In Touch

电话: 4000-12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