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加速布局固态电池产业 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新样本

乌海加速布局固态电池产业 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新样本

来源:深睡小屋 发布时间:2025-10-29 14:03:32 点击数:

在能源结构转型与科技革命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固态电池产业正成为区域经济竞速的新赛道。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工业城市,乌海市凭借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和独特的综合优势,正在固态电池领域快速崛起,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色路径。

深睡小屋,解决失眠问题

乌海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大会现场。康文魁摄

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全产业链格局初显

乌海市依托原有的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基础,成功构建了从“一块煤”到“一座储能电站”的完整产业链闭环。其中,乌海宝骐炭材料有限公司的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装置和5万吨针状焦生产装置,为产业链上游提供了关键材料支撑。

深睡小屋,解决失眠问题

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ACK生产线车间加快建设,目前,设备已完成安装,正处于联调联试关键阶段。赵晖摄

目前,规划面积达1700余亩的乌海固态电池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吸引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的领跑者,其总投资70亿元的项目快速推进:一期2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已于2025年5月建成;二期储能电池PACK与系统产线已完成建设进入设备调试;三期4GWh半固态电芯产线已完成立项。同样,乌海国轩金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的5GWh电池集成项目也已完成设备调试,即将投产。

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技术创新支撑有力

产业链下游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清陶能源生产的半固态电池储能系统已中标乌海市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固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该电站由中绿电(乌海)储能有限公司建设,预计年底完成并网验收。与此同时,乌海铱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先进电池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智能矿卡,其生产基地一期已于2025年6月投产,产品不仅服务本地市场,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在技术创新方面,南策文院士工作站的落户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策文带领团队在乌海建立“新型储能内蒙古院士工作站”,聚焦固态电池储能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乌海市发展固态电池产业享有独特的政策与区位优势。根据内蒙古电力集团蒙电能源研究院的分析,内蒙古新型储能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期。自治区政府出台的《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实施细则》明确了容量补偿机制,2025年度补偿标准为0.35元/千瓦时,补偿期达10年,为储能项目投资提供了稳定收益预期。

深睡小屋,解决失眠问题

10月27日,2025年乌海固态电池产业发展大会与会代表深入乌海市相关企业,实地考察了乌海市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现状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该图片为与会代表在乌海宝骐炭材料有限公司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生产经营、产品研发等情况。刘洋摄

同时,乌海地处国家大型风光基地中心位置,“阿电入乌”项目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绿色电价。当地极端干旱的气候条件,天然有利于降低电池生产环境的控湿能耗与成本,并提升材料稳定性。密集的交通网络、高可靠性的电网架构以及黄河水资源保障,共同构筑了产业发展坚实基础。

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开拓产业新空间

据内蒙古电力集团蒙电能源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新型储能总规模达1108万千瓦,成为全国首个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区。在蒙西电网区域,新型储能已形成“容量补偿+现货市场+辅助服务”的多元盈利模式,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回报。

乌海市正积极融入这一发展大势,除固态电池外,还布局了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多技术路线。乌海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内蒙古首个自主建设抽水蓄能项目,总投资83.39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乌海市金湖独立储能电站采用磷酸铁锂技术,建设规模100MW/400MWh,共同构建多元协同的储能体系。

从传统“煤都”迈向“电池谷”,乌海市的转型实践正成为资源型城市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样本。随着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乌海在固态电池产业领域的布局正从蓝图走向现实,为内蒙古乃至全国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贡献着独特力量。

(责编:张雪冬、刘泽)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深睡小屋

深睡小屋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是健康睡眠行业新经营、新模式、新业态的践行者。专注于“深睡小屋”品牌的运营和管理---整合健康睡眠产品及服务供应链体系,以深度体验为核心的新运营模式建立连锁渠道,旨在为用户提供有用、好用、有价值的健康睡眠产品和服务。 . . . . . . . . . . . . . . . . . .

业务咨询和客户服务

Let's Get In Touch

电话: 4000-123-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