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呼和浩特4月29日电 (记者 张聿修)记者从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自治区党委金融办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聚焦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打出“政策引导+精准对接+资本赋能”组合拳,推动金融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支持增量、扩面、提质。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聿修摄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推动信贷供给“扩总量、优结构”。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联合多部门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敢贷、愿贷、善贷”长效机制,以更多信贷资金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增信心、促发展;推动金融机构通过优化授信审批流程,提升信贷准入、审核、投放全流程效率,打造“快对接、快审批、快放款”的信贷服务新模式;鼓励驻区金融机构抓住中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窗口期,主动争取总部差异化政策支持。截至2025年3月末,全区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476.21亿元,同比增长7.5%,呈稳步快速增长趋势,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占比37.93%,较上年同期增长2.4个百分点,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门槛进一步降低。
二是深化精准对接,推动金融服务“滴灌式、靶向化”。深入开展“金融助企”专项行动,常态化进行政金企对接,各盟市组织召开政金企对接活动99场,授信意向2144亿元,签约金额1336亿元,落地金额452亿元。树立“管行业管融资”理念,健全“白名单”推送机制,从融资供需两端发力,聚焦重点领域实施精准帮扶。例如在奶业纾困方面,通过落实专项金融支持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对接奶牛养殖困难企业1134户次,为203户企业提供续贷、展期等存量贷款支持18.2亿元,为40户企业新发放贷款5.7亿元。
三是拓展融资渠道,打造资本赋能“全链条、多层次”。继续实施企业上市“天骏计划”“千百工程”,依托区域股权市场企业上市培育试点。实地调研摸底形成2025年度重点拟上市民营企业名单,建立问题清单,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上市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开展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活动,汇聚合力推动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1月,天和磁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2025年国内主板首家上市企业;3月,赤峰黄金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自治区唯一一家“A+H”上市公司。目前,全区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34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73.5%,今年还有4家民营企业上市在审,有13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上市后备企业超百家,已经形成企业上市梯次推进格局。
(责编:苗阳、刘泽)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