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五一” 假期,北京文旅市场热度全面升温,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消费实现双增长,创历史新高。
总体数据:北京市接待游客总量 1790.8 万人次,同比增长 5.6%;实现旅游总花费 209.8 亿元,同比增长 6.9%。
入境旅游:共接待入境游客 10.4 万人次,同比增长 42.4%;实现入境旅游花费 11.3 亿元,同比增长 48.0%。北京在通关、支付、离境退税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入境游便利度,“China Shopping” 成为新风尚。
景区情况:游客接待量排名前十的景区(地区)分别是王府井、奥林匹克公园、天安门地区、西单、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什刹海风景区、南锣鼓巷、天坛公园、颐和园和前门大街。
公园游览:全市公园共接待游客 931.83 万人次,同比增加 4.37%。历史名园最受青睐,天坛公园、颐和园和圆明园遗址公园占据纳客量前三甲。
演出市场:全市举办营业性演出 1664 场,吸引观众约 66.8 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约 2.4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 10%、10.9%、29%。
消费活力:
“科技 +” 赋能文旅新体验:众多科技文旅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数字化平台和场景创新,让文化 “可感知”、科技 “有温度”。如海淀区 “触界・未来朋友圈” 科技嘉年华、东城区《敦煌超宇宙》数字艺术展等。
“演艺 +” 释放消费新动能:演唱会引流效应明显,华熙 LIVE・五棵松围绕演唱会前后的消费时段打造 “5 小时生活圈”,巧用 “票根经济” 对接酒店提供折扣,带动周边商业消费。
“非遗 +” 激活传统文化:东城区推出 “五一・非遗节日菜单”,整合老字号工坊体验项目,设计 “一日非遗游” 线路;石景山区的承恩寺携手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面向游客开放。
京郊旅游:各区精心打造了生态旅游、亲子研学、非遗体验等多元文旅产品,吸引市民游客体验 “微度假” 的乐趣。如平谷区举办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打造 “全龄层沉浸式桃花元宇宙”;怀柔区推出春季旅游线路及优惠促销活动。许多京郊民宿推出 “民宿 + 亲子”“民宿 + 研学” 等多元体验产品,部分甲乙级民宿出租率超过 85%。
体育消费:“五一” 假期,北京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如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北京),京城体育消费 “战绩” 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