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波,亦称脑电波,是神经元细胞之间传递信息时产生的生物电信号,依据频率差异可划分为五大类:δ波(德尔塔波)、θ波(西塔波)、α波(阿尔法波)、β波(贝塔波)和γ波(伽马波)。那么,这些不同类型的脑波在大脑活动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与我们的睡眠之间又存在哪些密不可分的关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PART 01
五种脑波在大脑中的状态与功能
Image by Freepik
γ波在五种脑波里是最为神秘的,它频率最高(一般在31Hz以上),振幅最小,常见于高度专注、顿悟或快速眼动睡眠(做梦)阶段。当大脑需要同时处理多种感官信号,或在梦中构建复杂场景时,伽马波会异常活跃。
这种脑波通常在人处于专注或紧张状态下出现,频率大约在14-30Hz之间。我们白天在学习、工作时,便由β波主导。
在这种脑波状态下,人们往往会保持专注和警觉,在面临高难度或决策任务时,可以更好地进行逻辑思考,并高效处理外界信息,完成任务目标。不过,如果β波过度活跃,也可能是不良情绪的暗示,比如焦虑、压力大、紧张等。
当我们在闭眼放松、发呆或冥想时,α波会逐渐占据主导。它的频率在8-13Hz之间,是大脑处于休息放松但仍保持清醒状态的标志。脑波从β波到α波的逐渐过渡,正是人放空大脑的生理基础。α波在舒缓情绪、集中注意力、提升创造力、平衡身心、改善睡眠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脑波常见于浅睡阶段和深度冥想时。当人躺在床上,意识逐渐模糊,θ波便开始开始登场,它的频率在4-7Hz之间。在入睡初期,θ波的出现意味着大脑正在脱离清醒状态,进入潜意识活跃区,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在刚入睡时会更容易被轻微声响惊醒的原因。
θ波对激发创造力以及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优化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到了深度睡眠状态,说明你的大脑已经被δ波完全掌控。这种脑波频率范围较低,通常在0.5-3.5Hz之间,振幅相对较大。深度睡眠是最具恢复性的关键阶段,在δ波主导的这一阶段,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修复受损细胞,强化免疫系统,对解除疲劳、恢复精力、巩固记忆、免疫抗病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婴幼儿需要快速生长发育,所以δ波在其睡眠中占比极高。而随着年龄增长,δ波的出现时间会逐渐减少,这也是老年人睡眠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PART 02
脑波在不同睡眠阶段的变化
睡眠并非单一的、持续的生理过程,而是由浅睡期、轻睡期、深睡期及快速眼动睡眠多个不同阶段组成的周期性循环。
在浅睡期,β波会逐渐减弱,α波被θ波替代,身体处于放松但易醒的状态;到了轻睡期,θ波占据主导地位,偶尔会出现睡眠纺锤波(β波的短暂爆发,大脑抑制外界干扰的一种防护机制);当δ波占比超过50%,身体进入深度修复期,此阶段是睡眠周期中最关键的阶段,被称作“黄金睡眠”,只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5%,在这个阶段如果被唤醒会感到非常疲惫;到了快速眼动睡眠期,θ波与γ波交替出现,眼球快速转动,多发梦境,身体肌肉暂时瘫痪(防止在做梦时弄伤自己)。随着黑夜推移,δ波占据主导的深度睡眠的时间会逐渐减少,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则逐渐增加。
PART 03
如何通过脑波变化改善睡眠?

通过了解脑波在睡眠不同阶段中的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如果自己经常失眠,可能是由于β波在睡前过度活跃,大脑停不下来,导致难以放松下来进入休眠模式;如果总是半夜醒来,可能与θ波与δ波的转换出现紊乱有关……
综上,这便为大家改善睡眠提供了一个调整方向。比如可以通过睡前减少刺激,避免β波兴奋;通过聆听轻柔音乐、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活动,增强α波功能;通过保持规律作息,来帮助稳定δ波周期。
最后,当然也少不了梦陀螺深睡小屋的这个“冬奥同款深睡小屋”睡眠系统!它主要是应用荷电粒子波原创核心技术(已获多项国际专利),以物理方法通过载能荷电粒子以波的形式与大脑脑波产生共振,在居家场景中营造有益身心健康的睡眠微环境,提供无损伤、非药物、非接触的新生物学辅助深度睡眠解决方案。
核心产品在之一Air Nutri 300S舒曼波康养机,通过载能荷电粒子波以7.83Hz舒曼波频率形式,与大脑频率同频共振,产生叠加和增幅,营造类似人在禅修、冥想状态下的α脑波环境。在身心平衡的状态里,帮助人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Nutri Sleep6慢波睡眠机,通过载能荷电粒子以有助睡眠频率的形式,与大脑睡眠慢波形成叠加和增幅,营造深度睡眠微环境,加深延长深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该系统曾在2022年入驻冬奥村,为运动员提供健康睡眠保障服务,还连续参加五届消博会、七届进博会,安全性与专业实力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