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作为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五谷杂粮,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易消化吸收的特性,向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小米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色氨酸,它可以转化为调节情绪的 “快乐激素” 血清素,进而转化为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褪黑素,这也是它在日常中会被认为有助眠作用的一个关键所在。晚餐喝上一碗温热的小米粥,既能健脾和胃,减轻睡前的消化负担,又能舒缓情绪,帮助人们逐步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可谓一举多得。不过,要想让晚餐的这碗小米粥真正帮助我们更好入睡,可不是随便喝一碗那么简单。喝多少、几点喝,特殊人群又该注意啥?这里面可藏着不少学问!今天,我们就来一一揭晓。

晚餐小米粥,喝多少才合适?
小米粥对改善睡眠具有辅助作用,有人在心里可能就会琢磨了:那我晚上多喝点,是不是就可以睡得更好了?朋友,想法很危险哦!小米粥虽然易消化,但过量摄入会增加肠胃消化负担,尤其是晚餐后活动量减少,过多食物堆积可能引发腹胀、胃部等不适,反而干扰入睡,导致睡眠浅、易醒等问题。当然,喝得太少可能会无法充分发挥小米粥的助眠作用,也不行。
一般来说,健康成年人晚餐喝小米粥的量建议在小半碗到一小碗为宜,大约100-200毫升。这个量既能让身体摄入一定量的色氨酸,发挥潜在助眠作用,又不会给肠胃造成额外压力。不过具体还是要依个人情况而定。
食用时间也很关键
如果喝得太早,到了睡觉的时候,胃里的食物已经基本消化完毕,可能会让人产生饥饿感,这种饥饿感反而会干扰睡眠。而如果喝得太晚,离睡觉时间太近,食物还没来得及消化,胃部充盈会让人感觉不适,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也可能睡不安稳。
晚餐时或睡前1-2小时食用通常符合多数人的需求。这个时间段既能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小米粥的营养,又不会因为刚吃完东西就睡觉而增加肠胃负担。
这些人群,喝小米粥助眠需谨慎!
糖尿病:小米属于中升糖指数食物,煮得越软烂,消化吸收越快。晚餐过量饮用或熬煮过烂的小米粥,可能会导致餐后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加之这类人本身血糖调节能力就较弱,血糖的大幅波动可能会影响夜间血糖水平,甚至增加夜间低血糖或高血糖的风险,不利于维持睡眠。如果食用,需要严格控制量,并且避免熬煮过久,最好搭配一些蔬菜、鸡蛋等低GI食物,延缓血糖上升。
肾功能不全:小米中含有钾和磷,而由于肾功能不全者排泄钾、磷的能力会下降,晚餐过量饮用的话可能会导致体内钾、磷蓄积,引发高钾血症或高磷血症,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危及健康。
胃食管反流:小米粥属于流质食物,且含水量高,进食后会增加胃内压力,同时会稀释胃液,削弱胃的消化功能,平躺睡觉时,胃内容物容易易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烧心、反酸等不适,破坏睡眠连续性。这类人群在食用时,也要减少用量(不超过150毫升),最好提前至睡前 2.5-3小时饮用,避免喝完立刻躺下。
痰湿体质:这类人群本身体内水湿运化便不畅,常伴随身体沉重、舌苔厚腻、消化功能较弱,而小米粥性质偏温,且富含碳水化合物,晚餐过量食用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水湿进一步积聚,可能能导致腹胀、痰多、打鼾加重等情况,降低睡眠质量。这类人群在食用小米粥时也要遵循少量原则,并避免熬煮时加糯米、南瓜等易生湿的食材。

虽然晚餐一碗小米粥对健康益处良多,但想让它真正发挥养生助眠作用,关键还得掌握正确的饮用方法。常喝小米粥的朋友,看看自己喝对了吗?如果存在不当之处,及时调整才能让这份健康守护更到位哦~
当然,想要更好入睡,除了可以通过晚餐适量喝一碗小米粥,也可以借助梦陀螺深睡小屋睡眠高科技,打造一个有益睡眠的荷电粒子微环境。研究发现,当人置身于高浓度荷电粒子环境中更有助睡眠。梦陀螺深睡小屋便应用全球首创的荷电粒子和荷电粒子波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负荷电粒子为优势的微环境,在家居场景中模拟有益睡眠的健康自然环境。同时,环境中负荷电粒子的拟生物波频率,如睡眠慢波,能帮助使用者获得更优质的深度睡眠,从而恢复到自然的睡眠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