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迎来了寒露节气。寒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天气从“凉 正是转向“寒”。寒露时节,露水增多,气温更低,自然界阳气逐渐收敛,阴气渐盛,此时,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阴阳平衡。那么,睡觉,作为人们性比价最高,效果最好的养生方式,寒露过后,在睡眠养生方面,我们应该顺应时节做出哪些调整?接下来,一起来看~
寒露习俗
Image by Freepik
赏枫叶:寒露以后,枫叶慢慢变红,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以北地区,在10月中旬甚至是11月上旬,可以说是赏枫的好时节。随着万物逐渐萧瑟,寒露时节登高赏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在欣赏漫山红叶铺就的绚丽画卷中,愉悦心情,疏解 “悲秋”情绪,避免情志不畅干扰心神,增加入睡难度,影响睡眠深度。
吃芝麻:“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尤其是在江南地区,有 “寒露吃芝麻” 的习俗。黑芝麻入肝肾经,能补津液、润肠燥,避免肠胃不适影响到夜间睡眠。
吃螃蟹:寒露前后,虾蟹繁多,此时的雌蟹卵满、黄膏丰腴,适度进食既能饱尝其鲜美肥厚,又能抵御冷风,温暖身心。
饮秋茶:秋分至寒露,为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的茶,为正秋茶。寒露时节饮秋茶,既能温暖滋养身心,又在养胃助消化、预防感冒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寒露睡眠养生
早睡早起:中医认为,夜晚属阴,熬夜会损伤阴液,长期熬夜导致阴气亏损后,阳气液无法得到充足滋养,可能会引发烦躁失眠、口腔溃疡、乏力等表现。因此,寒露睡眠一定要谨记“早睡早起”原则,最晚不要超过23点入睡,早睡有利于阴精收藏,早起则可以顺应阳气舒张。
注意保暖:“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时节在睡觉时就不要将脚露在被子外面了,注意脚部温暖。睡前可以泡个脚,然后及时擦干,穿上袜子,既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脚部温暖,又有助于缩短入睡时间。除此之外,也要做好腰部、头颈、关节的保暖工作,以防夜间受凉引发身体不适,导致睡眠中断,睡不安稳。
滋阴润燥:中医有言:“胃不和则卧不安”,寒露时节寒冷干燥,想要睡个好觉,饮食方面自然也不可忽略。遵循“秋冬养阴”原则,此时的饮食应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雪梨
百合、银耳等。少吃辛燥食物,避免盲目喝凉茶,螃蟹等寒凉海鲜也需要节制,防止损伤脾胃阳气。
宁心安神:深秋季节,环境更加萧瑟,加之秋燥影响,容易引发人的低落、烦闷、抑郁情绪,干扰夜间睡眠。睡前可以通过听听轻柔音乐、阅读纸质书籍、瑜伽、冥想、深呼吸练习等方式,舒缓情绪,放松身心,为入睡做准备。
优化环境:寒露干燥,晚上睡觉时可以将室内湿度调控在40%-60%,避免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等问题造成睡眠觉醒,同时,利用遮光/隔音窗帘、眼罩、耳塞、白噪音机、空调等辅助工具,确保卧室环境的昏暗、凉爽,并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确保睡眠中的舒适度,提高睡眠质量。

除此之外,研究表明,当人置身于高浓度荷电粒子环境中,更有助睡眠,也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为自己的睡眠空间打造这样一个有助睡眠的荷电粒子微环境。曾在2022年冬奥会入驻冬奥村为运动员提供健康睡眠保障,并连续参加七届进博会、五届消博会的梦陀螺深睡小屋,便应用荷电粒子波关键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负荷电粒子为优势的微环境,在居家场景中模拟有益睡眠的健康自然环境。通过载能荷电粒子以波的形式,与大脑脑波形成叠加和增幅,营造有益身心健康的睡眠微环境,提供无损伤、非药物、非接触的新生物学辅助深度睡眠解决方案。
目前,梦陀螺深睡小屋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多地设立专业的健康睡眠服务中心,带大家体验健康深度睡眠。对这项冬奥同款深睡黑科技感兴趣,或是想要亲身体验一些其独特魅力的朋友,可以直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预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