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三亚,热浪翻滚,连空气都灼得发烫。烈日下,三亚外卖骑手冉林的顺丰同城短袖外衣早被汗水浸透。

在冉林的导航地图之外,电动车常常悄然绘出爱的轨迹——热心搭载迷途老人或迷路孩童回家,清理沿途道路上的路障,或是爬六楼楼梯送上瘫痪顾客订单上的备注……这些不在算法里的温暖支线,显示在导航地图里的“远路”,而冉林认为那些顺手、顺路的帮助才是人生该走的“捷径”。
一份承诺,扛起远超配送的重量
对冉林来说,“送达”从不只是完成订单那么简单。
一次,冉林接到一个地址模糊的订单,电话那头是位50多岁瘫痪男子的声音:“我是一名瘫痪人士,双腿动不了,要麻烦你帮我把订单送上楼。”

“没事,一定送到你手上!”冉林在迷宫般的巷弄里打听许久才找到楼栋,扛着重物一口气爬上无电梯的六楼。推开房门,见顾客独自卧床、行动艰难,他细心打开餐盒,将食物和水以及订单里备注的顺带物品,放在对方伸手可及处。
临别时,顾客恳请帮忙带两袋垃圾下楼,此时下一单的时限已近在眼前,冉林毫不犹豫提起垃圾袋匆匆下楼。
“耽误订单可能少赚钱,但能实实在在帮助生活不便的人,心里踏实。”这份顺手而为的帮助,在冉林的配送旅途中时常发生,早已超越了一份外卖的重量。
一路守护,照亮陌生人的归途
善意总在不经意间绽放。收工后,冉林在三亚市临春河一巷遇到七旬“候鸟”老人,对方因刚到三亚迷路,已在附近绕了一两小时,甚至走反了方向。
“给您指路,怕您记不清,我送您过去吧。”冉林看到老头的一脸迷茫后,让老人坐上自己的车,将老人安全送达,他笑着说:“骑车顺带几分钟的事,能让老人安心回家,比什么都值。”
更令人揪心的是深夜的守护。凌晨的三亚市榆红村拆迁区漆黑一片,突然传来的孩童啜泣让冉林猛地刹车。借着车灯,他看到一个小小身影躲在黑暗里瑟瑟发抖,已在恐惧中不知道等待了多久。
冉林蹲下身安抚,并联系上家长,将迷路小孩送回父母怀抱,他的车灯再次亮起,这次照亮的不仅是订单地址,更是一个家庭的团圆。

一份共情,温暖同行与城市角落
冉林的善意,也流淌在对同行的互助里。一个三亚的酷暑午间配送高峰,他在偏僻路段遇见一位骑手满头大汗地推着电动车前行——因电池突然故障导致车辆无法行驶,距离换电站还有三四公里。
“电池给我,我帮你拉去换!”冉林用最快的速度往返,帮同行解决了突发情况。
暴雨夜,冉林发现路中央横亘着几根被狂风刮断的粗壮树枝,已有前车因湿滑路况和视线受阻而惊险打滑。“需要马上清理干净,否则会造成更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冉林冲进雨幕,将树枝拖到路边,为后续的夜归人扫清了安全隐患。
这些“计划外”的路线,冉林走过很多次。
爬楼加配、免费送人、拖车换电、清障消除安全隐患、守护迷路孩子……日复一日,冉林与他的电动车,汇入鹿城万千骑手的洪流。冉林送达的,是热气腾腾的餐食,更是那份平凡劳动者心中滚烫的善良与担当——每一次“顺手”的援手,都在为三亚这座热带滨海城市,增添最动人、最坚韧的温暖底色。(熊淑婷 图:王忠华 杨莹)
(责编:刘瀚涛、席秀琴)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