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核心指得其实就是因为饮食不节、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了我们的胃气运行,使得胃功能失调,进而影响心神安定,引发失眠、多梦、易醒等睡眠问题。而经历了一整个的酷热夏天,我们的脾胃因为摄入了相对过多的寒凉生冷食物,或多或少都可能会受到一定伤害,进入秋季,正是治愈脾胃的好时候!
“胃和卧安”,脾胃养好了,可以为我们在夜间铺设一条更快更稳的香甜睡眠之路。那么,秋季脾胃调养应该怎么做?本期内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秋季养护脾胃这样吃

Image by Freepik
秋季昼夜温差不断拉大,且气候干燥,脾胃容易受到“寒邪”和“燥邪”的影响,此时的饮食应当以“温养脾胃,润燥生津”为主,优先选择温和、易消化且能润燥的食物,比如小米、山药、南瓜、胡萝卜、冬瓜、豆腐等,减少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的过度摄入,避免刺激脾胃,加重脾胃运化负担,导致夜间肠胃不适难眠易醒。
同时,三餐饮食要注意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晚餐避免过量过晚,清淡为主,以七八分饱为宜,最好在19点前完成,给脾胃留出充分的消化时间,以便更好入睡。吃饭时最好不要太快,细嚼慢咽有助于减轻脾胃的“研磨”负担,避免狼吞虎咽让空气进入肠胃,引发胀气。
秋季养护脾胃不要做
除了饮食,我们在日常中的一些小习惯也对脾胃有着很大影响,秋季养护脾胃,睡前这些动作最好不要做:
不喝大量水或浓茶:睡前1小时内少喝水,尤其不要喝浓茶,避免里面含有的咖啡因刺激神经,加重肾脏、脾胃负担,延长入睡时间,即便勉强睡着,也可能会因为身体不适在夜间频繁醒来;
不剧烈运动:睡前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脾胃供血减少,影响消化的同时,兴奋神经,难以平静入睡,一些低强度的放松运动最好也在睡前2小时内结束;
不要带着情绪入睡:生气、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形成“肝胃不和”,引发胃痛、消化不良等问题,并伴有失眠。睡前可以通过泡脚、聆听轻柔音乐、冥想、深呼吸练习等放松活动和技巧,来舒缓焦虑,平复情绪,促进更好入睡。
当然,除了规避以上三点“伤脾胃行为”,以下3点“护脾胃行为”可以多做:
注意腹部保暖:秋季昼夜温差大,在夜间睡眠或白天活动时,尤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以防寒邪入侵导致胃痛、腹泻,间接影响睡眠。
晨起喝杯温开水: 早上起床后,空腹可以喝一杯35-40℃的温开水,以唤醒休眠的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长期坚持对改善脾胃虚弱具有积极作用。
3个穴位“按一按”:位于肚脐正上方4寸(约5指宽)处的中脘穴,睡前用手掌顺时针按揉5-10分钟(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可以帮助调理脾胃、缓解胃痛腹胀、促进消化、安神定志; 位于肚脐正中央神阙穴,日常按一按,对健脾和胃、温通阳气、强身等具有积极帮助。做法是先将双手掌心搓热,找准位置,然后交替温暖神阙穴;如果在睡前有反酸、烧心感的人群,可以按揉位于手腕横纹上2寸(约3指宽),两条筋之间的内关穴1-2分钟,帮助缓解不适,避免因胃部灼烧感影响入睡。
秋季养护脾胃这样动
以“收敛”为原则,避免剧烈运动耗伤脾胃之气。可以选择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既能促进脾胃运化,又能调节情绪、舒缓身心,助力睡眠。不过要注意避免在空腹或刚吃饱时运动,运动后不要立即喝凉水,以防损伤脾胃。
通过上述方法让脾胃功能保持稳定,避免“胃不和”的情况,以减少夜间不适,助力高质量睡眠。当然了,想要在昼夜温差大且气候干燥的秋季睡个安稳觉,保持卧室环境的适宜也是必不可少。除了可以利用空调、加湿器、遮光/隔音窗帘、眼罩、耳塞、白噪音机等,确保环境的凉爽、安静、昏暗,也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打造一个有助睡眠的荷电粒子微环境。因为研究发现,当人置身于高浓度的荷电粒子环境中更有助睡眠。

梦陀螺深睡小屋应用原创荷电粒子波技术,便致力于打造负荷电粒子为优势的微环境,在家居场景中模拟有益睡眠的健康自然环境。通过载能荷电粒子以波的形式,与大脑睡眠慢波形成叠加和增幅,营造有益身心健康的睡眠微环境,提供无损伤、非药物、非接触的新生物学辅助深度睡眠解决方案。
其核心产品之一Air Nutri300S舒曼波康养机,通过模拟自然森林环境中的7.83Hz舒曼波频率,营造有益身心健康的睡眠微环境,帮助人在这个环境里,平衡身心,重启自然睡眠节律,恢复自然的睡眠本能;Nutri Sleep6慢波睡眠机则让人有益深度睡眠的微环境里,加深延长深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