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经遇到过这样的诡异场景:夜深人静,在床上酣睡的家人突然起身,闭着眼睛在家中“漫步”,或者是做出一些其他的奇怪举动,你喊他却得不到回应,而后自己又会回到床上睡下,次日醒来后他们往往又会对夜间的这些行为活动毫无记忆。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自己可能没发生过,但或多或说都听到或看到过的——梦游。
在睡眠障碍成为困扰大众的一大健康难题下,一提及它,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失眠,像入睡困难、睡眠浅、夜间易醒或早醒等问题,但实际上,我们上述所说的梦游也是睡眠障碍的一种表现。梦游多发生于儿童,成年人发生梦游的情况相对较少,且多数是儿童时期遗留下来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梦游?引发梦游的原因有哪些?会对孩子造成危害吗?本期内容让我们一起揭开梦游的真相与应对指南,家中孩子出现过这种现象的家长尤其要关注一下!
什么是梦游?

Image by Freepik
梦游,医学上称之为睡行症,又俗称“迷糊症”,是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不完全觉醒状态。梦游者在这种状态下于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眠。
有研究表明,梦游主要是人的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人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皮质的细胞一般处于抑制状态,但此时如果有一组或几组负责运动和部分意识的神经细胞区域仍然处于兴奋状态,或是意外“苏醒”,就会产生梦游,让人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起身活动。
每个人在梦游期间的行为表现有所同又有所不同,有寻常的,也有离奇的。他们可能会从床上突然爬起来胡说几句,或者是给自己穿好衣服,比较典型的就是在睡眠中突然坐起、下床行走,此时他们的双眼通常凝视前方,表情茫然呆板,动作机械且缺乏目的性。期间可能在家中随意走动,或者是打开抽屉翻找物品,甚至是走出家门。
大多数梦游者在睡醒后对自己夜间的行动是没有印象的,少部分记忆清晰的可能不会想到是梦游,反而以为自己只是做梦。但梦游与做梦无关。据心理学家观察,梦游症通常发生在睡眠周期中的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的深睡眠阶段,而在这个阶段,我们一般很少做梦。
梦游者多为儿童,年龄多在6~12岁之间,5~7岁比较多见。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在排除一些脑部感染、外伤或者有癫痫等疾病的情况下,儿童梦游通常问题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行消失;成人梦游可能是一种病态行为。不过,因为梦游期间,人是无意识的,行为不受控制,可能会做出一些危险性的活动,并引起别人的不安,影响到当事人的心身健康,因此,如果频繁发生梦游,还是需要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基础了解,必要时寻求专业评估与诊断,及时干预治疗。
产生梦游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梦游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如果家族中有亲属存在梦游的现象,那么,自身发生梦游的概率通常会高于正常人。尤其是对于儿童群体来说,有研究表明,约有50%-60%的梦游儿童,其直系亲属中有梦游或有其他睡眠障碍的经历。
大脑发育不成熟:儿童的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尤其是在4-12岁阶段,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和睡眠调节机制还处于不断完善中。期间,深睡眠和浅睡眠之间的转换可能不够稳定,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睡眠不足和过度疲劳:梦游症常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深睡期,成年人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者是过度疲劳,身体和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睡眠结构就会受到破坏,在深睡眠阶段可能会出现异常,从而增加梦游的可能性。儿童睡眠不足或是睡眠时间不规律也会增加梦游的发生几率。
精神压力:心理压力、焦虑、紧张等情绪问题是引发梦游的常见因素。当人们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时,大脑会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影响睡眠中的神经系统调节,导致梦游行为的发生。
像临近考试、工作任务繁重、家庭关系不和谐等情况都可能使心理压力增大,增加梦游的发生几率。儿童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压力、焦虑、恐惧等情绪问题,也可能通过梦游表现出来,比如刚上学的孩子因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会产生心理压力,恐怖电影、吓人故事等可能导致孩子在睡眠中出现恐惧情绪,进而引发梦游。另外,还有一些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也会引发人的梦游行为。
药物和酒精影响:某些如镇静催眠药物、抗精神病等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引起梦游等不良反应。此外,究竟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过量饮酒后,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下降,也可能诱发梦游。
当梦游发生,如何科学应对?

确保居所安全:一般来说,梦游本身对人没有什么危害,但梦游者在发作时或寻常或离奇的无意识行为,可能会伤着自己。因此,为了规避这种安全风险,应确保居所环境安全,移除尖锐物品、易碎危险品,锁好门窗,防止梦游者碰伤,或走出家门。
同时,记录梦游发生的时间和频率,若梦游情况频繁且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建议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及时进行干预。
学会压力管理: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睡前可以通过写日记、与家人交流、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活动,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让大脑和身体充分放松,降低梦游发生的可能性。对于儿童梦游,家长在日常中应密切关注他们的的生活、学习和情绪,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感受,给予支持、鼓励和疏导。
睡前避免刺激:在睡前避免观看恐怖电影、恐怖故事、阅读惊悚小说等刺激性内容,以免引起大脑过度兴奋。同时,也要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或饮用咖啡、茶等含咖啡因饮品。不要饮酒,以免破坏睡眠结构。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稳定睡眠周期,减少梦游的发生。
保证睡眠环境舒适:无论是针对儿童梦游,还是成人梦游,想要减少梦游发生的频率,营造一个安静、昏暗、凉爽的睡眠环境都十分关键。可以通过遮光/隔音窗帘、耳塞、眼罩、白噪音机等减少外界干扰,并利用空调、风扇、加湿器等设备,将卧室温湿度调控在人体舒服范围内。另外,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确保睡眠过程中的舒适度,增加睡眠深度。
研究表明,荷电粒子微环境有助睡眠。自然睡眠——居家健康睡眠新消费引领者艾纳诗深睡小屋,便专注于荷电粒子波相关技术的产品创新应用,旗下“深睡小屋”健康睡眠服务系统致力于打造负荷电粒子为优势的微环境,应用全球领先的荷电粒子波核心技术,通过载能的荷电粒子以有助于睡眠频率的形式,与大脑睡眠慢波形成叠加和增幅,在家居场景中营造有益身心健康的睡眠微环境,让人在这个环境内获得更优质的深度睡眠体验,恢复自然睡眠本能。纯物理干预,安全无依赖,适合一家人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