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体会,也是科学证实了的现象。年龄越大,觉越少,并非完全是错觉,而是由生理、心理和行为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简单来说,核心原因可以概括为:我们身体的“睡眠-觉醒”系统,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随着年龄增长,其中的一些关键零件会老化、效率降低。
今天跟随深睡小屋的睡眠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生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
生物钟的改变:
我们大脑中的“生物钟”(位于视交叉上核)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它会对光线等外界信号的响应变得迟钝,导致节律前移。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常常醒得特别早,并且晚上也睡得早。他们不是总睡眠时间绝对减少,而是睡眠时段整体前移了。
睡眠结构的变化:
我们的睡眠由浅睡眠、深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做梦的阶段)周期循环构成。
深睡眠(慢波睡眠)显著减少:这是最能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的睡眠阶段。从中年开始,深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就开始明显下降。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即使睡了同样长的时间,也常常觉得“睡得不解乏”、“睡眠很轻”。
睡眠碎片化:老年人更容易在夜间醒来,而且醒来后再次入睡需要更长时间。整夜安睡的能力下降,导致总的有效睡眠时间缩短。
激素水平的变化:
褪黑素:这是调节睡眠的关键激素。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35-40岁以后,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会显著减少,这直接导致睡眠驱动力的减弱。
生长激素:主要在深睡眠期间分泌,它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这与深睡眠的减少相互影响。
健康状况和药物影响:
很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关节炎疼痛、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前列腺增生(导致夜尿频繁) 等,这些都会干扰睡眠。
治疗这些疾病所服用的药物(如某些降压药、利尿剂、抗抑郁药等)也可能有影响睡眠的副作用。
二、心理和行为原因
生活压力和情绪变化:
退休、社会角色改变、空巢、亲友离世等生活事件可能带来压力、孤独或焦虑,这些情绪都会严重影响睡眠。
对失眠的过度焦虑和担忧本身也会形成“越想睡越睡不着”的恶性循环。
日间活动和光照:
退休后,日间活动量可能大幅减少,身体不够疲劳,睡眠需求自然降低。
户外活动减少意味着接受的自然光照减少,这会影响生物钟的校准,加剧节律紊乱。
不良的睡眠习惯:
例如白天打盹时间过长(超过30分钟),或者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看电视、玩手机),这会削弱床与睡眠之间的心理关联。
总结一下年龄大睡眠少的特点:
入睡时间可能变化不大,但醒来的时间大大提前。
夜间醒来次数增多,睡眠不连贯。
深睡眠质量下降,即使睡了8小时,也觉得没休息好。
对睡眠环境的干扰(如声音、光线)更加敏感。
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睡眠?
虽然衰老是不可逆的,但通过一些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规律作息:这是最重要的! 即使前一天没睡好,也尽量在固定时间起床和上床,包括周末。这有助于稳定生物钟。
增加日照:每天上午外出活动至少30分钟,让自然光帮助校准生物钟。
坚持锻炼:白天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睡前2-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优化睡眠环境: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凉爽。使用遮光窗帘,必要时使用耳塞。
注意饮食:
避免睡前大量进食和饮水,减少夜尿。
限制咖啡因(下午晚些时候就不应再饮用)和酒精的摄入(酒精会破坏后半夜的睡眠结构)。
建立放松的睡前程序:比如泡个热水脚、听轻柔的音乐、阅读(非电子设备)、冥想等。
床只用于睡觉:不要在床上看电视、玩手机。让大脑形成“床=睡觉”的牢固联系。
正确处理夜醒:如果醒来超过20分钟仍无法入睡,就起床到另一个房间做些温和、放松的事情(如看书),直到有困意再回到床上。
如果睡眠问题严重影响了白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并伴有打鼾暂停(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腿部不适(可能是不宁腿综合征)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
总而言之,年龄越大觉越少,主要是身体内部“睡眠机器”老化的自然结果,但通过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获得与年龄相匹配的、高质量的睡眠。

深睡小屋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梦陀螺深睡小屋的核心高科技产品——Nutri sleep6 慢波睡眠机,为自己的睡眠空间营造自然的森林疗愈环境,帮助人在这种环境里稳定自主神经系统,使人感到愉悦、舒适、平静。它应用荷电粒子与荷电粒子波等原创关键核心技术,通过载能荷电粒子以舒曼波频率的形式,与脑波形成叠加和增幅, 实现了与地球舒曼波共振的微环境,开启愉悦心境,从而平衡身心,提供帮助激发自体修复机制的新生物学康养解决方案,让人找回自然的睡眠本能。
为什么老人睡得少?真相和你想的完全不同
每天晒背30分钟,失眠好了,骨头也硬了
顽固性失眠总不好?5大调理方案,帮你重拾婴儿般好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