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当夜幕降临,光线减弱,人体生理机制开始启动一系列睡眠程序,这时候的你本该顺其自然地进入睡眠,在甜美的梦乡中恢复精力,修复身体,可你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越想睡越是睡不着,这种痛苦在夜深人静时真的尤其让人崩溃。长期遭受这种折磨的朋友甚至对床产生了恐惧反应,还没上床呢,就已经开始担心今晚会不会又睡不着了。那么,这种越想睡越睡不着的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有这种困扰的朋友在日常中应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善?接下俩,就跟着深睡小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这种“睡眠努力”让你陷入焦虑循环

Image by Freepik
睡眠本应该像呼吸一样,不需要我们去控制,在自然而然中发生。但对于失眠、睡眠困难人群来说,他们会在主观上过度投入一些精力试图入睡,比如有人会担心自己晚上失眠提前上床准备入睡,有人会给自己“快点睡着”的暗示,有人会“数羊”,有人会反复查看时间……这些为了想要睡着所作出的“努力”看似是对睡眠的积极争取,但有时却有可能会成为睡眠的阻碍。有研究发现,当受试者被要求“尽快入睡”时,入睡时间比自然放松状态延长52%。
首先,当我们躺在床上努力试图入睡时,大脑的边缘系统(尤其是杏仁核)会敏锐地感知到 “无法入睡” 的压力。这种压力信号会激活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导致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的同时,促使身体分泌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进一步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并使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温上升,让身体进入类似“战斗或逃跑”的警觉状态,从而难以进入睡眠所需的低代谢、低唤醒状态。
其次,心理学中的 “白熊效应”(也叫反弹效应)也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现象。当我们告诉自己“快点睡着”“必须睡着”时,相当于在大脑中下达了 “不要想白熊” 的指令。然而,你越是努力不去想“白熊”,结果往往是脑子里全是“白熊”。因此,越是睡不着越想睡着的人由于对睡眠的过度关注和控制,会进一步强化心理上的压力感,形成“想睡着-过度关注-焦虑-更难入睡”的恶性循环。
最后,长期的 “睡眠努力” 还可能会将床与“努力求睡+焦虑”相关联,让人一看到床就与“无法入睡”的痛苦体验建立了条件联系,对床产生恐惧反应。部分朋友在一上床,大脑可能就会自动唤醒焦虑情绪,越想睡越睡不着,进而引发失眠。有心理学家也曾提出,当个体越努力追求某个目标(如入睡),焦虑反而会使目标更难实现。
放下努力,重建自然睡眠节律
睡眠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自然本能,而并非一种强迫或控制行为,有时候失眠睡不着,越是想睡越是睡不着,有时候不对它进行过度关注,反而会在不知不觉中睡着。当然,放下“努力”不是完全躺平,而是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规避这份“努力”带来的负面作用,改善睡眠状况,让睡眠自然发生。
接纳失眠,减少对抗:当躺在床上无法入睡时,不要强迫自己 “必须睡着”,而是告诉自己 “即使暂时睡不着,闭上眼睛安静地休息也是休息”。接纳失眠的现状,减少与失眠的对抗,反而能降低心理压力,减轻神经系统的应激反应,避免当下身体警觉与睡眠时所需要的放松状态相抵抗。
练习“矛盾意向法”:当你无法入睡时,可以尝试让自己尽可能保持清醒,通过感知周围的细微声音,转移对睡眠的执着,降低对睡眠的恐惧,反而可能会自然入睡。
重建睡眠-觉醒节律:一方面,强化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减少卧室中与睡眠无关的活动,让卧室真正成为专属于睡眠的空间,等到有明显困意时再上床,避免提前“努力求睡”。如果躺在床上20分钟还没有入睡,可以起床进行一些低强度活动(不要玩手机),等到有困意再上床。另一方面,固定作息,每天在固定时间上床时间和起床,让身体形成稳固的生物钟,“到点就困”。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长期失眠的人,基于在专业指导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限制卧床时间,来提高睡眠效率。首先,需要记录自己近两周的实际睡眠时间(不包括躺在床上但未睡着的时间),然后将每天的卧床时间调整为接近这个实际睡眠时间,其余时间不要待在床上。随着睡眠效率的提高(睡眠效率 = 实际睡眠时间/卧床时间 ×100%,当睡眠效率大概达到85%以上时),可以逐渐增加卧床时间,每次增加15 - 30分钟,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卧床时间。
减少应激与过度关注:建立“非努力求睡”的睡前习惯,可以通过泡澡、阅读纸质书籍、聆听轻柔音乐、瑜伽、冥想、深呼吸练习等活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让大脑逐渐放松,心情慢慢平静,为入睡做准备。此外,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摄入含咖啡因、尼古丁等刺激性物质、刺激剧情及恐怖影片,以免引起神经兴奋,影响睡眠。
除了以上帮助大家重建自然睡眠节律的一些实用方法,在这里,我也真心想给深受失眠折磨的朋友分享一个睡眠科技,不卖关子,直接揭秘,它就是已经连续七届亮相进博会,连续五届闪耀消博会的——“深睡小屋”健康睡眠服务系统。

这个系统搭载艾纳诗深睡小屋基于原创荷电粒子波核心技术推出的Nutri Sleep6慢波睡眠机和Air Nutri 300S舒曼波康养机,通过载能的荷电粒子以有助于睡眠频率的形式,与咱们大脑的睡眠慢波形成叠加和增幅,在居家场景中打造有益于心身健康的睡眠微环境。在这个环境内,让人的身心逐渐达到放松状态,获得一个本能的自然睡眠体验。
它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进行干预,无损伤、非药物、非接触,不会对身体带来副作用和依赖性。该系统还在2022年冬奥会,入驻冬奥村为运动员提供健康睡眠保障服务,安全性不言而喻。在进博会、消博会这种国际性展会上还获得了各领域人士的关注和认可,被数十家权威媒体报道过,品牌影响力与科技实力有目共睹,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想要把这个“宝藏睡眠黑科技”分享给大家的原因。
睡眠是生命赋予我们的自然馈赠,如果你正在为了入睡而“努力”,希望看到这里的你可以学会适时“放下”对它的过度控制,以接纳、放松的心态,科学的方法重建与睡眠的和谐关系,找回自然睡眠的能力。当然,如果失眠问题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健康,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帮助。